還原歷史:《南渡北歸》有關張自忠的訛傳
是還原多鏡頭行車紀錄器比較歷史,還是傳播流言?
近來經友人介紹,見到一本當下的暢銷書《南渡北歸》(作者嶽南)。當讀完《序章 烽火照京都》後,我們不免頗為詫異,在註釋部分有四頁的篇幅,談及盧溝橋事變後先祖父張自忠將軍留平,代理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一事。嶽南先生指責先祖父“謀求日本人的歡心”,且“踏入泥潭”,同時嶽南先生還將一些網絡上的流言匯集在其中。另外,嶽南先生就《南渡北歸》一書對媒體講,“我還是沒有敢上來就是盧溝橋事變。那寫誰?就把北京人罵瞭一通。開始罵北京人,再來罵馮玉祥,接著罵張學良,罵完張學良,罵張自忠、宋哲元,覺得基本差不多瞭,慢慢轉過來,就言歸正傳。”他還表示:“有關盧溝橋事變和張自忠,我認為我是還原歷史的。”(《經濟觀察報》書評增刊,2011年2月)
我們以為,在談及先祖父張自忠將軍留平一事時,嶽南先生所寫偏離瞭嚴肅的學術研究范疇,因此為還原歷史,確有必要,依據可靠的第一手材料,表明我們的看法。
一、關於所謂的“秘密潛往北平”說
嶽南先生寫道(並非引文):“密約既簽,張自忠在天津無法完成《香月細目》的規定內容,遂於7月25日離開防地,秘密潛往北平,未向軍部報到,背著宋哲元和其他將領,與張璧、潘毓桂、江朝宗等一群親日分子,謀劃具體執行的方針大計,以謀求日本人的歡心。這是張自忠有漢奸嫌疑、踏入泥潭最顯著的一步。假如就此打住,張自忠尚能為黨國領袖和軍民所諒解,可惜他沒有就此止步,遂有漢奸之名附身,造成瞭後來無可挽回的痛悔之局。”(第一部《南渡》,第13頁)
歷史事實是,7月25日先祖父張自忠將軍(以下簡稱先祖父)是奉宋哲元軍長之命,離津到平。對此當時北平、天津、南京、上海等地的多傢報紙都有詳細報道,如:《申報》、《中央日報》、《天津益世報》、《北平益世報》、《華北日報》、《世界日報》、《北平晨報》、《京報》等,因此所謂“秘密潛往北平”說,純屬流言。在此特摘錄部分媒體報道,以饗讀者。
7月26日,《京報》的大標題為:“張自忠昨日由津來平謁宋”,《申報》的標題為:“張自忠到平謁宋”,《北平益世報》的大標題為,“張自忠昨奉宋召抵平”。《北平益世報》的報道具體內容如下:
【中央社天津二十五日電】盧溝橋日兵迄無撤退之意,聞當局對此事,現正在平與日方折沖中。張自忠奉宋哲元召,於二十五日下午五時由津搭車赴平。
【本市消息】津市長張自忠,昨因要公 ,應宋召於下午七時半,由津乘平榆車抵平,秦德純、陳繼淹、劉實夫、趙登禹、石友三等二十餘人到站歡迎,張氏下車後,立偕秦等赴武衣庫謁宋。
二十九軍副軍長兼北平市長秦德純、北平市警察局長陳繼淹、二十九軍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冀北保安司令石友三等冀察當局要員專程到北平火車站迎接先祖父, 且先祖父到平後,立即面見宋哲元軍長,顯然“秘密潛往北平,未向軍部報到”的說法,就完全站不住腳瞭。
另外,7月26日的《申報》上刊登著如下三條電訊:
【天津】張自忠二十五日下4鏡頭行車記錄器午四時零五分,赴平謁宋報告,盧事善後,宋擬召冀察要人再加商討。(二十五日專電)
【北平】張自忠今晚由津抵平,謁宋報告在津與橋本晤談情形,並有所請示。(二十五日專電)
【北平】宋哲元廿五晚在進德社召集冀察各要人會談,張自忠趕來參加,迄深夜尚未散。對時局問題,有重要商討,與津日軍部廿五日之會議,遙遙相應,同等重要。(二十六日上午一時急電)
25日夜發生瞭日軍攻擊我廊坊駐軍的“廊坊事件”,26日,先祖父與宋軍長、秦德純、張允榮等開會商量應對辦法(見1937年7月27日《中央日報》),會後,先祖父與日軍北平特務機關長松井,就廊坊沖突進行交涉,並令天津的李文田副師長向日方交涉停止進攻(見1937年7月27日《申報》)。
27日,先祖父與宋軍長、秦德純一起會見蔣介石派來的特使劉健群和戈定遠(見劉健群所著《銀河憶往》一書)。
由此可見,先祖父到平之後,一直在忙於協助宋軍長處理公務。我們以為,嶽南先生所寫的前提是基於流言,故其後所謂“踏入泥潭”的推論,則是完全不能成立的。究竟是還原歷史,還是傳播流言,讀者自會作出自己的判斷。
“張某秘密潛往北平”的說法,最初見於1960年《文史資料》上的《七七事變紀實》一文,其後又被一些人在回憶文章中所用,如李世軍(第一部《南渡》,第14頁)、秦寄雲等,這不免有以訛傳訛之嫌。令我們頗為不解的是,《申報》、《中央日報》等報紙在各大圖書館並不難以找到,為何這種不實的傳言,至今得以流行數十年,甚至出現在某些學術刊物上。
二、關於所謂的“逼宮”說
對於“逼宮”說,嶽南先生在文中用相當篇幅引用瞭一些回憶文章,首先就是李世軍,李說:
“宋哲元(27日)上午甫經發出願與北平共存亡的通電,而下午四時張自忠突然離開天津跑到北平武衣庫宋哲元寓所見宋,宋愕然變色地問:‘你來幹什麼?’(因宋在最後一次離津時,曾囑張自忠坐鎮天津,非有命令,不得離開,而張自忠竟於宋離開天津的第三天,秘密來平,與漢奸齊燮元、潘毓桂等暗中來往)宋哲元聽瞭張自忠對他說‘有人說委員長(指宋)如果離開北平,日本不會再打’的逼宮表示,宋面色蒼白,便一言不發地拿起筆來,寫瞭一張‘本人離平,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交由張自忠接替’的手條之後,匆匆偕秦德純等二三幕僚,傍晚乘汽車離開寓所經頤和園、門頭溝繞道退往保定。”就這樣,“張自忠在漢奸慫恿撥弄下,逼走瞭宋哲元,當上瞭‘冀察政務委員會’的委員長。”(第一部《南渡》,第14頁)
事實果如李世軍等所說嗎?非也!
7月28日晨,日軍從北、東、南三個方向對北平駐軍發動瞭突然襲擊,二十九軍在南苑作戰失利,損失慘重,副軍長佟麟閣和師長趙登禹殉國,面對這種嚴重的形勢,宋軍長、秦德純、馮治安師長、前軍參謀長張維藩和先祖父共五人,下午在城東進德社(並非在城西武衣庫宋宅)召開首腦會議,商討應對措施。會上作出決定,奉蔣介石電令,宋哲元“移駐保定,坐鎮指揮” (見《秦德純回憶錄》),二十九軍主力撤離北平,僅留下城內的獨立二十七旅和城北的獨立三十九旅。宋哲元讓先祖父代理冀察政委會委員長、冀察綏靖公署主任和北平市長。先祖父本不願意,因為他十分清楚這樣做的後果,後經宋軍長責以大義,最終同意留在北平“維持十日”。(見秦孝儀主編《盧溝橋事變史料》)
以上是先祖父奉命留守北平的實際經過。1988年,本文作者之一的張慶隆赴臺灣講學,首次見到瞭剛剛解密的兩封蔣介石密電。7月28日,蔣介石密電宋軍長,令其“速離北平,到保定指揮”,蔣介石同時密電秦德純、劉健群、戈定遠,命令他們 “不論如何, 應即硬拉宋主任離平到保”。這兩封存於“總統府”機要檔案的密電,充分說明所謂“逼宮”說是根本不成立的。正如歷史學傢何茲全教授所說:“去保定,是蔣介石的命令,是宋的決定。這是明顯的事實。當時是無人可以逼他作事的。”
對於7月28日下午的進德社會議,五位當事人之中,先祖父和秦德純都留下瞭詳盡的文字記述,宋軍長也多次強調,他是“奉令移保”。另外,對於先祖父奉令留守北平一事,1962年秦德純在臺北對報界明確表示,“這三個代理害他不淺”。(見孫湘德、宋景憲編《宋故上將哲元將軍遺集》)
所謂“逼宮”說是源於流言。人們註意到,首先,“逼宮”說的所有作者都不是當事人,如李世軍當時在南京,蕭振瀛則遠在英倫;再者,“逼宮”說者都先以“張秘密潛往北平”和“突然見宋”這兩條流言作為鋪墊;另外,“逼宮”說者都對蔣介石當日的兩封密電,諱莫如深。這些難道都是偶然的嗎?
三、關於對冀察政委會委員的任免
嶽南先生寫道:“宋哲元率部南撤後,張自忠到北平冀察政務委員會就職,未經向南京國民政府請示,擅自將原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秦德純、蕭振瀛、戈定遠、劉熙哲、門致中、石敬亭等八委員開除,同時任命張璧、張允榮、潘毓桂、江朝宗、冷傢驥等為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以潘毓桂為北平市警察局局長。……此為張自忠踏入污泥濁水的第二步。”(第一部《南渡》,第15頁)
實際上,當時北平的報紙對冀察政委會委員的任免過程,有著詳細的記載。
7月28日上午9時,潘毓桂就任北平市警察局局長(《世界日報》1937年7月30日)。下午,先祖父先後就任冀察政委會代委員長和北平市代市長之職(《世界日報》1937年7月30日)。
8月3日,先祖父以“離職不在北平者太多”為由,將秦德純、戈定遠、劉哲、門致中、石敬亭、周作民、蕭振瀛、石友三等八位冀察政委會委員開缺(《世界日報》1937年8月3日)。
8月4日,發表張允榮、張璧、楊兆庚、潘小貨車行車記錄器毓桂、江朝宗、冷傢驥、鄒泉蓀、陳中孚等八人為冀察政委會新聘委員(《世界日報》1937年8月4日)。
8月5日,先祖父致函冀察政委會常委,聲明“辭去代理職務,即赴醫院調治”(《北平晨報》1937年8月6日),至此,先祖父在北平一共維持瞭八天。
8月6日,先祖父將冀察綏靖代主4G即時影像行車紀錄任、北平代市長等所有職務一並辭去(《北平晨報》1937年8月7日)。
需要說明的是,從先祖父就職到免去秦德純等八委員,這中間發生瞭一個事件。7月31日,駐北苑的獨立三十九旅被日軍繳械。 8月1日,先祖父在得知此消息後,馬上召見北平城內的獨立二十七旅旅長石振綱及該旅兩團長,要他們迅速突圍,當晚二十七旅便撤離北平城(見《劉汝明回憶錄》)。當日,先祖父也試圖率手槍隊離開北平,剛出德勝門便遭日軍截擊,隻得返回城內(見秦孝儀主編《盧溝橋事變史料》)。突圍不成之後,先祖父為迷惑日本人,先免去八位委員,繼而任命八位委員,然後便辭去一切代理職務,藏匿起來。
顯然,嶽南先生所寫不是事實,而所謂“踏入污泥濁水的第二步”的指責則是沒有道理的。
四、關於烈士證書
1982年4月16日,民政部為先祖父頒發瞭《革命烈士證明書》,其後又先後給先祖父所部的張敬、洪進田、冉德明等頒發瞭《革命烈士證明書》,這是對正面戰場上捐軀的中國軍人的認可和尊重。
對於先祖父的烈士證書,網絡上有一些不負責任的流言,然而令我們不解的是,嶽南先生竟將這些流言匯集於書中(第一部《南渡》,第16頁)。對此,我們特作聲明如下:
1949年以後的三十年,張傢族人(先叔祖自明、姑母廉雲等)一直沒有向政府提出批準烈士的申請。在1980年,姑母廉雲輾轉得知,政務院(國務院之前身)曾有文件規定,“國民黨軍官兵(包括空軍)確因抗日陣亡者也包括”在烈士范圍內,於是便向有關部門提出瞭申請。1981年11月,經過核實後,北京市民政局向民政部請示(81民優字第286號)。1982年4月16日,民政部給先祖父頒發瞭《革命烈士證明書》。後根據《民政部關於對辛亥革命、北伐戰爭、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國民黨人和其他愛國人士追認為革命烈士問題的通知(民[1983]優46號)》,與先祖父一同殉國的張敬和洪進田、犧牲於臨沂的冉德明等,先後被正式追認為革命烈士。
五、關於宋華玉先生所謂的公開信
嶽南先生還將網上流傳的所謂的“貨車行車記錄器宋華玉致張廉雲公開信”的部分內容匯集於書中(第一部《南渡》,第16頁)。對此,我們特作聲明如下:
2008年4月,姑母廉雲收到瞭經由天津轉來的宋軍長之子宋華玉先生的一封私人信函。後此私人信函被別有用心地放於網上,成瞭所謂的“公開信”。
姑母廉雲認為宋華玉先生的私人信件,居然成瞭公開信,實在不成體統,於是在當年的7月,她給宋華玉先生寫瞭一封嚴肅的復信,其中對宋華玉先生所寫一一作瞭答復,並對宋華玉先生進行瞭忠告。
另外,我們與趙登禹將軍的女兒趙學芬姑姑,與李文田將軍的公子李平先生頗為熟悉,從未聽說他們對張傢有何不滿與指責,我們確實不知,嶽南先生所說的“國恨傢仇,糾結在一起,雖是八十年過去,仍是扯不斷,理還亂”,究竟源於何處?
六、流言止於智者
流言止於智者。還原歷史,就應依據可靠材料進行認真的研究,就應對各種史料進行認真的辨析。希望我們的此篇短文,對關心當時盧溝橋事變歷史的讀者有所裨益。
- 大車專用行車紀錄器 【專家評比】大型車行車紀錄器安裝該如何找呢?找豪美科技就對了@E@
- 大貨車行車紀錄器 【Mobile01推薦】多鏡頭行車記錄器讓您行車超安全~完整記錄行車狀況
- 四鏡頭行車紀錄器推薦 【Mobile01推薦】四鏡頭行車紀錄器比較~專家解析~安裝必看
一川抽水肥清理行|台中抽水肥|台中市抽水肥|台中抽水肥推薦|台中抽水肥價格|台中水肥清運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留言列表